一座会“思考”的城市,跃然眼前;一个更“智慧”的重电,正在成型。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积极构建“个性化、泛在化、智能化、数据化”的智慧教学生态,以“智慧教育”为目标助力“教学研”共生,不断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创设“一师一空间,一生一平台”的智慧教育环境。

“学校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为例,发挥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优势,面向物联网产业链、智慧城市领域,培养具备物联网终端开发与应用、系统方案解决与工程实施、网络设计与运维等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当前,多个重大项目建设地如火如荼,这是重电纵深推进特色科研体系建设走深走实的生动注脚。

在通信工程学院,为师生打造产教融合实训云平台,采用混合云模式部署,实现校内实训设备资源虚拟化上云,同时上线AI在线解答和实训指导系统,学生登录平台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共享虚拟实验、仪器,实现灵活开展实训、在线提升技能;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构筑情景交融思政教学场域,生成具有叙事说理功能的新兴载体“情景画”,运用“AR观党史学时政”、“VR看乡村振兴新图景”等原创软件,实现3D思政课堂上师生深度互动。

14个专业群数智化重构

以专业特色统领办学特色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助力区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数智”驱动教学改革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西部(重庆)科学城“智核区”的区位优势,依托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环重电创新生态圈”,着力打造“数智重电”特色科研体系,技术攻坚精准服务产业升级。

而在这些备受关注的话题背后,我们也看到,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等创新元素正在成为重庆的城市底色,并融入到以数字化、智能制造为代表的产业和城市发展脉络中。

随着数字技术赋能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校也入选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学校,在2023年“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3,先后培养出诸如“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李小松、“全国技术能手”王杰等一大批卓越工匠和双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