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找到同伴,相互鼓励支持。我们会看到,孩子在学校期间和同学一起学习往往比独自在家学习时的效率高,这就是他们互学互助的结果。如果家长想要改变自己,让自己更加耐心,也可以和家里的其他家长、单位中和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的同事、自己的好朋友等结成对子、组成小组,webcashemail.com,宽慰彼此的挫败与沮丧,分享自己耐心教养的做法以及变得更耐心后孩子的进步,互学互长,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一、为什么我们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总是缺少耐心

“其实那样做了之后我自己也后悔,我这人确实脾气不好,当时要是再耐心一点儿就好了……”

(三)在消极互动中逐渐被破坏的亲子关系

4. 与家人合作配合。在教养孩子过程中,家庭成员间如果能有良好的配合,会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当其中一名家长已经感到非常疲惫或情绪急躁到难以控制时,最好能暂时离开,去主动休息或通过适当的方式调整情绪状态,由其他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因漠视不理或过激情绪对孩子造成伤害。

1. 规律作息、保持锻炼。家长要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饮食,这些看似平常的方式有利于保持我们的身体健康。此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除了能强身健体以外,还有助于释放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我们的身体充满活力,内心平和放松,在教养孩子时也会更加坚定而又温和。

2. 善于倾听,促进互信理解。在教养孩子过程中,我们往往一听到自己认为不合理的情况就会对孩子进行指责,但有时我们并没搞清事情真相,急躁的批评可能会带来孩子的抵触和逆反。因此,当我们发现孩子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时,不妨带着“我要关心一下孩子遇到了什么事儿”“我想了解一下孩子是怎么看待的”这样的态度去进行询问,耐心听听孩子的表述,不指责不批评,多听少说,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强迫孩子遵循自己的要求。这样的态度和做法有助于家长耐下心来,陪伴孩子共同面对成长中的挑战。

2. 积极视角,合理期待

1. 主动了解,信任包容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的耐心浇灌,如果我们厌弃他,长期不浇水不行;如果我们很急躁,大量猛浇水也不行。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带着稳定而平和的情绪状态,依据孩子特有的成长规律、不同的成长节奏,耐下心来,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养育方式,按需浇水、定期除虫,并且内心一定要坚信,这株小苗定会长成他应有的样子。

中小学生的父母普遍年龄在30—50岁之间,从青年步入中年。在家庭中,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精心养育一个甚至多个孩子,又要照顾日渐年迈的老人,承担着较多的家庭责任。在工作岗位上,这个年龄段的成年人有些逐渐走进了中层或核心岗位,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工作职责,有的还会经常加班,甚至熬夜,工作时间较长,任务往往也较年轻时更复杂,工作责任也会更大;而有些人则是工作发展不尽如人意,可能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失业风险,在中年时面对这种压力和风险,其心理承受能力会比年轻时更差,在中年时期常常还会出现“没有发展,没有上升空间”的情况,这种失落感也会比年轻时更强烈。

三、如何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保持耐心

(一)关爱自己,调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