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21年,西藏民族大学实习生在统计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下辖1个市辖区、17个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西藏考古知识图谱关键技术研发”课题,王巍提出了自己的期望。

图为2021年,西藏民族大学实习生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进行文物登记、测量、描述工作

图为2021年,西藏民族大学实习生对布达拉宫藏经进行记录和统计

  “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100多年,我觉得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各种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日益广泛的应用。”2002年,王巍与北京大学赵辉教授领衔启动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个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动用所有自然科学的学科来参与考古,以及对考古发掘获得资料的分析,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质等等,大众能够想到的学科全都参与了。

图为2021年,西藏民族大学实习生在布达拉宫藏经阁拍摄古籍文献

  在这个过程中,王巍深深体会到,跨学科协同是不容易的,因为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术体系和思维方式,是否能够沟通协调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项目的成败。他希望计算机等理工学科能够多了解西藏考古成果及其丰富内涵,足够认识到其重要性,进而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真正做到有机结合;希望课题组能够在人文学科与理工学科协同研究的方法上做出有益探索。

  王巍认为,研究最终还是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okayama-u.net,希望课题组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西藏文物考古与文化旅游等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考古文博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他说:“中国考古学会包含了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还有各个时段考古、科技考古的专业委员会,都会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他认为,课题组首先要做好西藏考古知识体系内在逻辑的梳理,立足西藏现有考古资料,整理清楚西藏考古的主要成果,做好基础研究工作。

  “中国现代考古学在去年迎来了百年诞辰,积累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是还有很多停留在学术层面,一般民众还不够了解。”王巍说,“虽然像三星堆那样吸引眼球的考古发现能够获得上百亿人次的关注度,但是很多考古成果还没有广泛地被民众熟知,包括西藏考古。”他认为,西藏考古知识图谱关键技术的研发,对于西藏历史文化研究、普及宣传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国家的很多区域都应该研发考古知识图谱。从这个角度来看,西藏可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2021年,西藏民族大学成功获得文博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成功申报西藏自治区唯一的考古学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对此,王巍觉得要为学校领导有这样的决策眼光点赞。他在祝贺之余抱有很大期待,因为西藏确实太重要了,相关人才非常缺乏。

  “活起来”要有途径、手段,西藏考古知识图谱关键技术研发在全国可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考古“新青年”的一个发现,也许改写历史,这是考古的独特魅力所在

中国西藏网讯 近日,2022年西藏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西藏考古知识图谱关键技术研发”开题论证会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认为,该课题的获批立项对西藏民族大学、西藏考古乃至中国考古都很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强调“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具体怎么做,要有途径,有手段。王巍觉得考古知识图谱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希望课题组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他指出,2021年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就曾提出“面向文物防、保、研、管、用等五大需求领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部署‘文物保护利用科技创新’等研发任务,突破一批关键材料、工艺、装备和集成技术”“研究构建文物知识图谱,vellamart.com,开展文物展示传播技术创新应用示范”。

图为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遗址出土的陶器。2021年,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